以赛促教展风采 强师赋能育英才——信息工程学院举办2024年度院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时间:2024-07-21作者:浏览次数:125
打印PDF

为进一步推动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提高立德树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参加学校和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做好评选工作。2024年7月15日,学院在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行2024年度院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学院共有11名教师参赛,全体青年教师观摩了比赛。邀请了南京邮电大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刘允、南京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林、九州官方网站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露担任比赛评委,学院院长助理张林出席了本次比赛,院长黄黎主持比赛。

比赛中,11位参赛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围绕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运用案例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社会热点话题、家国情怀、民族自信、人文素养等要素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体现了课程教学中所承载的协同育人功能。比如王长林老师的参赛课程《机电设备电气控制》,将教学内容与“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辩证思维、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合,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全过程、全教学环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实现课程三全育人。孙颖老师的参赛课程《通信技术与系统》, 通过融入“奋斗者号”、“嫦娥六号”等通信技术应用案例,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思维贯穿渗透到专业课程学习中。魏薇老师的参赛课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引入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感器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吴旭姿老师的参赛课程《数据库管理与应用》,重点放在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的核心职业技能培养上,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同时关注相关行业动态、社会热点事件,寻找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触点”,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数据库相结合,将实现中国梦,坚定文化自信,职业道德规范、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法律意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评审专家们分别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和总结,对每门参赛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教案撰写、现场展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和意见。第一,专业课程思政需采取盐溶于水,自然而然的形式,尊重事物之间内在科学联系的原则,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育体系中找到教书与育人的内在关联,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二,秉承有效融入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基于自身的认知需高屋建瓴的对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尽可能充分地挖掘,重点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热点思政元素,为课堂提供鲜活素材。

学院院长黄黎作总结讲话,对全体参与课程思政的专家评委表示感谢,对此次参赛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她表示,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重要举措,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就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研讨。此次说课比赛旨在为老师们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希望全体参赛老师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内涵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既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传道授业,更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指引航向。

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仅有利于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学院将以本次比赛为契机,继续加大“课程思政”的推进力度、广度和深度,促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文/图:王袁光曦 审核:黄黎)

 

上一篇:下一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