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华传统文化 赓续红色精神力量——艺术学院团总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时间:2024-07-18作者:浏览次数:126
打印PDF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艺术学院团总支于7月上旬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追忆红色革命精神。

探寻非遗艺术 感悟传统文化

7月9日,学院实践团队走进苏州久业戏剧服饰有限公司,探寻苏绣传统艺术深远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公司负责人李俊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戏服设计的理念,了解了不同戏服所用的丝线,包括金银丝、排须织物、五彩光片等工艺配套。现场展示的制作精良且具有时代特征的戏服,让同学们感悟到每一件作品,都不只是表达故事人物,更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在绣制体验环节中,同学们尝试了苏绣基本针法,深深感受到一针一线背后蕴含的匠心精神和文化元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勤劳、细致、创意、严谨等诸多精神,都能在苏绣中很好体现出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22级人物形象设计2班席雅婷同学表示。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夫子庙大成殿,共同参与景泰蓝制作技艺体验。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故被称为景泰蓝。其代表工艺为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在非遗大师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将缠绕的金丝依据图案勾勒,随着一缕缕色彩在手中跳跃,各具特色的作品逐渐成形。同学们对景泰蓝技艺的细腻与精致赞不绝口,惊叹于其在指尖流转间展现出的绚烂之美。大家纷纷表示,这既是技艺的学习,更是对中华古老智慧的一次致敬,能够成为千年文化接力赛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品读革命历史 追忆红色精神

7月10日,实践团队前往苏州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太湖游击队战士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信件书品等,挂满了介绍太湖游击队抗日故事的图片,再现了抗战时期的芦苇荡、通信船以及联络站等历史场景,展现了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初建、重建、扩建时期的曲折历程。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前,同学们品读血与火的革命历史,追忆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深切体会到今日幸福平安生活的来之不易。

7月12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江南贡院明远楼,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先辈精神。位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景区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核心建筑,南京第一个总工会便诞生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南京市总工会为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促进南京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学们在历史的文物记忆中漫步,用心聆听每一段故事,心中涌动对先辈们智慧与勇气的崇敬。2022级人物形象设计3班学生党员王舒瑶说道:“在这里学习明远楼的红色事迹,是精神上的一次洗礼。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要加强对于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更好地传播故事,让青年学子们汲取到更多的力量。”

目前,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专业特长为服务地方注入新的活力。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深化了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坚定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用青春力量赓续传统文化,践行爱国情怀。

(图/文:姚伟丽,审核:张洁)

上一篇:下一篇:

搜索